《上甘岭》热播后广州华鑫,部分观众对美军在战场上遭遇重创不满,开始提出质疑:“怎么是军长亲自指挥连长打仗?那师长、团长和营长难道不该参加战斗吗?”这种带有情绪的言论本无须回应,但问题是,若这种无知的言论传播过多,难免会影响到一些人对历史的理解。所以,我们有必要详细澄清:上甘岭战役的特殊性决定了高层指挥官亲自参与战斗的必要性。即便是十五军军长秦基伟,也常常亲自指挥前线的坑道战斗;而三兵团副司令王近山,在一些关键时刻,也不顾自己的身份,拿起冲锋枪亲自上阵。
王近山的女儿回忆道:“父亲当时是三兵团的代司令员,指挥部设在离上甘岭不远的掩体里。有一个连队在前线奋战,损失惨重,只剩下几个人了。那时父亲才三十多岁,虽然多次受伤,但面对这种局面,他的那股‘拼命’精神再次爆发。几乎不顾自己是兵团司令员,夺过卫士的冲锋枪就冲向前线,结果被警卫班五六个战士硬拉住了。后来,兵团党委决定,每时每刻都要有警卫在掩体口守着,防止王司令冲出去。”
展开剩余79%另一位与王近山共事的司机也提到:“上甘岭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,持续了四十三天。在最紧张的时刻,连队损失惨重,补给急缺。我听到王司令给后方司令员洪学智打电话,急切地说道:‘洪麻子,我缺弹药、缺食品、缺水,连司机和警卫都饿得眼花了。’洪学智笑着回话:‘王疯子,别急,我一定想办法,你放心,哪怕是我亲自背,粮弹也会送上去!’有时,他还不客气地骂十五军军长秦基伟:‘如果守不住,那就回去放羊去吧!’”
之所以兵团和军级指挥员如此亲自参与连级战斗,是因为上甘岭战斗的特殊性质。敌我双方伤亡惨重,志愿军损失的连队达到四五十个,为了确保阵地不失,每个连队一旦战斗到极限,就迅速补充兵员,番号几乎保持不变。甚至秦基伟的警卫连也参与了战斗,这一点在《志愿军援朝纪实》等多部军史中有详细记录。10月21日,第一三四团第八连在597.7高地的坚守中,因伤亡严重、弹药快告罄,秦基伟得知后,迅速决定调集军部警卫连与第八连一同反击,坚守阵地。
查阅史料,我们知道,上甘岭战役历时四十三天,战斗规模庞大,敌军由美第7师、美空降第一八七团、南二师、南九师、埃塞俄比亚营、哥伦比亚营等组成,总兵力超过六万人,配备了大量的火炮和飞机;志愿军则由第十五军、第十二军等多个单位组成,兵力约为四万。敌军发起了超过六百次进攻,其中大部分是营级以下的规模,而正因为战斗范围受限,志愿军只能以连级单位进行防守,甚至十一军三十三师的李长生回忆:“上甘岭战斗的范围狭窄,武器装备也处于劣势,因此我们采取了连为单位进行逐步轮换的战术。”
秦基伟在回忆中强调:“上甘岭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。如果敌军一旦占领上甘岭,我们的五圣山阵地就会暴露,整个朝鲜战局的形势将发生剧变。”因此,长官们一再强调:“上甘岭这一仗,必须打好,绝不能失败。”
《上甘岭》中的第一三四团第八连,在敌人猛烈进攻下,原有的140人几乎全灭,补充了来自十六个连队的335人,歼灭敌军1760余人。从十六个连队抽调兵员,这种庞大的调动,仅有军长秦基伟有这样的决策权。如何及时掌握八连的状况、何时补充兵员,秦基伟的亲自指挥显得尤为重要。
上甘岭战斗的战场面积不到四平方公里,而志愿军在地下坑道中的防御阵地,虽然只能容纳一两个连,但这些连队的兵力却来自数十个单位,决定着整个战役的成败。若坑道失守,整个战役便会崩溃。正因为如此,秦基伟亲自指挥前线战斗,才是确保胜利的关键。
感谢战地记者孟昭瑞留下的珍贵战场照片,这些历史影像可以打击那些对历史无知却大肆批评的人:“谁说连长不能向军长汇报?谁说战场上没有女兵?谁说女兵不能扎辫子?”当时的战场上,没有严格的等级之分,女兵的辫子是她们的个人爱好,也常常是未婚的标志。如今的某些人,看似对性别没有明确区分,反倒让人不知所谓。
而谈到头发,也让我想起了我两位长辈的故事,他们都参加了抗美援朝志愿军。哥哥英勇牺牲,弟弟凯旋后担任了干部。即便如此,弟弟依然亲民,没有一丝架子。有一次,我不愿理发,结果他笑着将我按住剃头,调侃道:“团级干部给你剃头,这才是美。”回想起来,那时的我们不懂,他们的心灵有多美。战场上的高级指挥官与士兵亲如兄弟,时常是一起吃饭、一起分享彼此的食物,这已是他们的习惯。越是高级的干部,越没有架子。秦基伟与八连战士的合影中,军长不在第一排,不讲究什么“C位”。
如今的时代,可能很难理解当时的情感和精神,那是一种真正的战友情,跨越了所有的身份和等级。在《上甘岭》这部影片中,我不断发现许多历史画面与影像资料惊人相似。虽然是营连级别的战斗,但上甘岭的惨烈程度,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——即便连队只有一两个,但牺牲的战士却比整个师还要多。
根据十五军的报告,战斗中的连队人数从最初的140人,逐渐减少到几乎全军覆没。有的连队甚至在未能补充兵员的情况下,顽强作战,最终面临彻底牺牲。如此漫长的消耗战,军长亲自指挥连长战斗,与坑道中的战士直接沟通,这样的安排是情理之中的事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专注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